多举措开展补偿资金审计 守护老区绿水青山
六安市审计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聚焦流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有效开展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资金管理使用审计,全面反映六安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和工作推进情况,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实际行动促进水环境保护水平的提升和补偿机制的健全。
提高站位,突出重点。审计组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会中央、省市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以“政策”“资金”“项目”为主线开展审计调查,聚焦政策落实、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生态补偿项目建设及运营等重点,深入揭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推动大别山区水环境(涉水类)生态补偿机制推深做实,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同频共振,同向发力。项目以市局为引领,各县区局同步开展,组长、主审通过座谈调研、线上会议、定期听取汇报等方式加强对县区审计组的指导督促;县区审计组主动与市局沟通交流,定期报告审计疑点,并就审计事项展开业务讨论。市、县两级凝心聚力、科学谋划,积极探索,构建“一盘棋”工作格局,实现有效联动。
借助科技,强化分析。审计人员借用deepseek、企查查等软件,查询企业间的关联关系,搜索专业名词解释,提供相关法律条文,解答审计中的疑问。用sql、Python数据库软件对监测平台数据进一步分析,通过测算补偿指数p值,进一步确定补偿对象、补偿资金拨付的科学性、准确性。通过sql数据库对异常数据、丢失数据、无效数据、超标数据的分析,更加科学评判微型水质监测站使用效益。实现科技辅助审计,高效精准确揭示问题。
强化研究,突出重点。审计人员紧盯生态补偿政策背景、项目决策程序、执行过程、影响效果等各个环节加强研究判断,透过现象看本质,突出个性、把握共性、举一反三。围绕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使用,关注项目建设进度、项目款支付,剖析是否存在延迟工期,项目进度滞后等问题;关注项目验收、货款支付,剖析是否存在支付审核把关不严,多支付货款等问题;关注项目管护情况,剖析是否存在管护不到位,造成项目绩效不佳等问题。(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科 王占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