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审计局:以制度建设赋能审计工作提质增效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5-09-05 09:14
字号:

今年以来,六安市审计局紧扣“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并结合巡察整改工作,按照“查不足、补短板、建机制”的思路,系统查摆制约审计工作科学规范开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以制度刚性约束推动审计工作从“经验驱动”向“规范引领”转变,为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根基。

以议事决策制度为引领,筑牢科学决策“压舱石”。严把权力运行关,修订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明确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的决策范围和程序,严格执行会前征求意见、会上集体决策、会后按规定公开的全流程机制。配套完善党组工作规则、局工作规则,同时组织班子成员专题学习,带头遵守决策制度,有效避免了随意决策和盲目决策现象发生,议事决策程序更加规范、民主,决策科学性和执行力明显提升。

以党风廉政制度为防线,拧紧廉洁审计“安全阀”。强化风险防控,制定《深入贯彻落实<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若干规定>责任清单》,将班子成员的廉政责任与审计业务工作深度绑定,做到“业务管到哪里,从严治党治审就跟进到哪里”。防范外部干预审计风险,建立打探干预审计事项登记报告制度,明确审计人员应对打探干预等情况的处置流程,保障其依法独立审计。梳理形成廉政风险防控措施清单,从审计业务、权力运行等四个领域排查风险点,逐一制定防控措施,营造风清气正的审计环境。

以内部财务制度为抓手,把好经费使用“效益关”。修订完善《机关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从预算业务、收支业务、资金资产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控制;大力推行公务卡结算,全面梳理差旅、会议、采购等各类经费的报销标准和审核要点,进一步细化经费报销流程,杜绝超标准、超范围报销等现象。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明确固定资产购入登记、日常使用、报废处置等环节的操作规范,并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确保账账、账证、账实相符,为审计工作高效运转提供坚实保障。

以审计流程制度为脉络,锻造审计质量“硬标尺”。围绕线索移送,与市纪委监委联合印发《六安市审计局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工作办法》;出台《移送审计发现问题线索工作规定》,明确移送责任、主体、标准、流程和跟踪督办要求。建立现场审理制度和中期调研制度,审理提前介入审计现场,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时调度项目进展情况,将审计风险化解在一线。实行项目后评估制度,要求审计组在项目结束10日内提交后评估报告,及时总结经验,查摆不足,形成“中期调研找问题、现场审理控制量、后评估促提升”的闭环管理。

以审计研究制度为引擎,激活成果转化“新动能”。印发《各业务科室重点研究方向明细表》,要求各科室、中心对照重点研究方向,着重研究相关领域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夯实审计业务工作基础。制定《审计业务电子数据管理办法》,从职责分工、采集报送、授权使用和安全管理四个方面规范数据审计工作,进一步强化数据资源综合分析利用能力,为研究型审计提供“数字大脑”。制定《市审计局日常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将审计信息撰写、成果转化等纳入考核重点,激发审计人员的研究热情。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下一步,六安市审计局将以“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为指引,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强化制度执行,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审计监督效能,不断促进审计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综合科郑锐)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