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推进扶贫(衔接)资金资产使用管理情况专项审计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5-07-29 17:10
字号:

2025年,金安区审计局提前谋划,对扶贫(衔接)资金资产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审计,旨在揭示资金使用中的突出问题、规范资产管理流程、提升资金资产效益,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通过“全链条覆盖、多维度协同、长效化整改”的组合策略,切实发挥审计监督的“利剑”作用。

一是聚焦“全链条覆盖”,构建“资金-资产-效益”一体化审计体系。扶贫(衔接)资金资产的管理涉及“投入—分配—使用—运营—收益分配—处置”全生命周期。通过查阅村级扶贫(衔接)档案和会计凭证,溯源追踪资金“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干什么”。对扶贫(衔接)项目形成的资产(经营性资产如光伏电站、保温大棚和育秧工厂等,公益性资产如道路、饮水工程等)开展全面审计,通过与农业农村等部门数据比对,核实资产台账的真实性、完整性,摸清扶贫资产底数“有哪些、在哪儿、谁管理”;围绕“资产是否增值、收益是否分配、群众是否受益”核心目标,审计经营性资产的运营模式与收益水平,评估扶贫资产“用得好不好、群众满意度”。

二是强化“多维度协同”,凝聚审计监督合力。扶贫(衔接)资金资产分布广、涉及主体多,需通过跨部门协作、数据赋能和群众参与。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审计与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常态化沟通机制,提前获取扶贫(衔接)项目库、资金分配方案、资产台账等基础资料,避免审计“进场后补资料”。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审计精准度。利用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通过大比对发现疑点,运用数据分析模型筛查异常交易(如资金频繁转入个人账户、资产出租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锁定重点审计线索。

三是深化“长效化整改”,推动审计成果转化。审计的最终目标是“治已病、防未病”。需通过“整改-建制-回头看”闭环管理,将审计发现的问题转化为制度性成果,从根本上规范扶贫(衔接)资金资产管理。对具体问题(如资产登记遗漏),要求被审计单位限期整改并提交佐证材料;对普遍性问题,推动相关部门出台针对性措施;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如贪污侵占、挪用资金),依法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形成震慑,确保扶贫“家底”不仅“守得住”,更能“用得好”,截至目前已移送线索6条,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实保障。(金安区审计局陈伟)

标签:
关联信息